ad
您当前位置:科技研究所 >> 互联

腾讯押注“始祖鸟平替”港股IPO伯希和“堆料”是否有护城河

发布时间 2025-07-07 20:37 -- 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:6768   
【导读】《投资者网》蔡俊 一对夫妇凭借国产冲锋衣,要拿下自己的资本“果实”。 这对夫妇主营的公司为伯希和,计划上市港交所,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,背后股东有明星机构和大厂。??若成功上市,公司有望成为“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第一股”。 ...

《投资者网》蔡俊

一对夫妇凭借国产冲锋衣,要拿下自己的资本“果实”。

这对夫妇主营的公司为伯希和,计划上市港交所,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,背后股东有明星机构和大厂。??若成功上市,公司有望成为“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第一股”。

但真正考验公司的,不是看得见的资本高光时刻,而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护城河构建。冲锋衣品牌讲求高性能的技术属性,如何摆脱性价比的市场固有标签,或是公司经营方面的目标。

真实的品牌护城河是什么

“川西的天,说变的脸。前一秒还艳阳高照,后一秒就暴雨糊脸”,一位户外博主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徒步经验,下一秒他切入带货模式并重点介绍:伯希和The Limit巅峰系列冲锋衣。

这位博主的重点,放在该产品的核心工艺,包括eVent面料、Storm Breath防水透湿科技、三层压胶等。结尾,他给伯希和定下一个结论:“国产堆料王”。

无论结论是赞美或另有含义,无可否认的是,搭上了户外运动和电商的双重风口,伯希和正站在自身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2022年到2024年,公司实现收入3.79亿元、9.08亿元、17.66亿元;取得净利润0.24亿元、1.52亿元、2.83亿元。其中,服装产品的收入占比超90%,售价约500元的经典系列“三合一”冲锋衣累计销量380万件,线上渠道收入占比约80%。

伯希和能成为一匹黑马,内部和外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。

外界将其异军突起更多放在营销发力。2014年,公司开始寻找明星代言;2019年,公司推出URBAN TECH系列产品登陆巴黎和米兰时装周;2020年,公司受邀参与天猫《造风者计划》推出“锋潮”系列冲锋衣,抓住了电商红利。

2022年到2024年,公司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.73亿元、3.79亿元、7.13亿元,占收入的比重各自为45.7%、41.8%、40.4%。其中,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0.69亿元、1.7亿元、3.59亿元。

相比之下,2022年到2024年,公司的研发成本分别为0.14亿元、0.2亿元、0.31亿元,占收入的比重各自为3.6%、2.2%、1.8%,低于凯乐石、探路者等品牌的5%研发占比。因此,市场有不少质疑其“轻技术、重营销”。

但内部,公司强调过自身的技术属性。品牌成立的第二年,公司搭建专有技术平台PT-China,小红书上各大博主向消费者心智植入的eVent面料、Storm Breath防水透湿科技等均出自该平台,覆盖防水、吸湿排汗等性能。

所以,外部对营销和内部对技术的不同解读,哪个才是真实的品牌护城河?

工艺才是“灵魂”

要回答冲锋衣品牌的护城河问题,起源在于发展历史,内核在于工艺。

当始祖鸟尚未攻占消费者心智前,其产品定位专业级的户外从业者、爱好者。破圈后,品牌推出城市通勤系列,但真正被“捕鸟人”津津乐道的,还是其GORE-TEX压胶工艺。该工艺以聚四氟乙烯(ePTFE)膜为核心材质,设计采用“面料+膜+内衬”的三层或两层半复合结构,达到防水、透气、耐用的极佳性能。

换句话说,工艺才是冲锋衣品牌的“灵魂”,当下的国内消费者不会单纯为品牌溢价买单,而是对产品的技术属性达成高度接受的共识后,才进而认可品牌并产生口碑,最终或借助事件营销破圈。

因此,伯希和的护城河或应建立在技术工艺的基础上。

小红书平台上,不少户外博主说到eVent面料时,也会提及GORE-TEX,但前者的技术仍有不少进步空间。

eVent面料在透气性上表现卓越,因采用无PU涂层的“直接透气”技术,低强度徒步场景下透气感更佳,但热带雨林、蒸汽环境等极端高湿度中,涂层结构对水汽扩散的引导可能无法更均匀,穿着者仍可能感到闷热。同时,eVent面料为保证防水膜的强度,通常采用高密度纺织,手感比部分压胶面料更硬,弯折时容易产生明显折痕,穿着时关节活动处可能有紧绷感,尤其在轻量化冲锋衣中表现更明显。

2016年,伯希和合作国内无氧登山团队,2021年与美国厂家打造航天级保暖装备。公司可能意识到专业属性在构建冲锋衣品牌的重要性,但当下看,性价比的标签或是消费者首选考虑。

这种市场驱动下,虽然公司的业绩增速亮眼,但库存压力也是显而易见。

2022年到2024年,公司的存货余额分别为1.54亿元、2.38亿元、5.95亿元,存货平均周转天数各自为279天、189天、213天。其中,2024年制成品同比大涨182.5%,存货积压或带来压力,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-0.31亿元。

投资机构蜂拥而入

尽管伯希和还在自己的进阶之路上,但资本已做出选择。

2012年,刘振及妻子花敬玲创办伯希和品牌。2015年,伯希和正式的营运主体成立。2023年前,公司并未被机构挖掘价值,仅有2021年员工持股平台对公司增资,对应估值5290万元。

转折发生于2023年。同年,安徽创晟、安徽徽元、安徽文创、利辛产投等对公司增资认股,穿透后有国资身影。A轮融资中,公司投后估值增至11.9亿元。

2024年,公司价值被继续放大。同年,公司累计融资2.88亿元,参与机构包括启明创投、创新工场、金沙江朝华、青岛海控天程、安徽创晟、利辛产投等。这些创投机构的操盘人,涵盖李开复、朱啸虎等。

2025年,腾讯投资以3亿元参与公司递表前的最后融资,安徽徽元进行跟投,公司的投后估值增长至28亿元。

在市场上,有观点认为伯希和是“始祖鸟的平替”,但站在资本角度,上市成功与市值膨胀才是关心的焦点。从默默无闻到机构涌入,公司未来表现如何,值得追踪。

免责声明: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猜你喜欢

每日推荐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