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20日报道:10月19日,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举行开幕仪式。
本届艺术节秉承“艺术的盛会,人民大众的节日”办节宗旨,集中推出77台中外演出项目,其中12台世界首演、3台亚洲首演、7台中国首演。“艺术天空”系列演出覆盖上海全部16个区,上演近60台逾百场名家名团演出。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、1500名业界嘉宾参与艺术节演出交易会。
今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。开幕仪式后,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博物馆联袂打造的交响诗篇《丝路颂》奏响。古老的乐器笙,将观众带回13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,累累黄沙中,玄奘法师在漫长的路上求索。《丝路颂》在乐声中展开一幅动人的丝路画卷。
音乐会精选朱践耳、赵麟、俞极三代中国作曲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丝路主题作品,由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,与大提琴演奏家王健、笙演奏家吴彤及上海民族乐团的多位演奏家联袂献演。
2008年,朱践耳的《丝路梦寻》在管弦乐队中巧妙融入5件中国民族乐器,充盈着丝路文明的意蕴和诗意,这是老一辈中国音乐人对丝路的追寻。2013年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,由赵麟创作的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《度》同年世界首演,以音乐叩响时代命题。2023年,青年作曲家俞极用年轻人的独特视角谱写《丝路颂》,让源自陕西民歌的主题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丰富的民间音乐语言中欢快变奏。
十年间,作品反复打磨,频频上演,从不同视角记录下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足迹,以音乐映射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为核心的丝路精神。
“观众们可以从《度》中听到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的高歌欢舞以及情感表达。”在王健看来,《度》是一部开放、融合的作品。
早在2013年,笙演奏家吴彤就参与了《度》全球首演。他介绍,“笙这件中国乐器,与丝绸之路有着不解之缘。它在18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,手风琴、口琴的诞生借鉴了笙簧发音原理。”他还以创团成员身份加入马友友组建的丝绸之路乐团,致力于推动跨界音乐。
本届艺术节聚焦“文化丝路”主题,还特设“丝路之光”系列展演,汇集了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20多部作品。?10月19日下午,作为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,丝路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行,联盟成员联合签署了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上海共识》。从艺术作品到合作交流,“文化丝路”上的故事正不断被续写崭新的篇章。
每日推荐
热门文章